欢迎访问应急管理知识普及基地!
英文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组织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应急动态 > 正文

应急动态

创新驱动,应急管理的“深圳模式”
新闻来源:杨河生 应急圈 发稿时间:2020-08-03 22:01:30 发稿人:

创新驱动,应急管理的“深圳模式”

文/ 杨河生

中国(深圳)国际应急产业博览会组委会

国际应急安全产业联盟

《应急圈》编委会


一、深圳市应急管理体制一直在创新

十七年前的“非典”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开启我国新时代应急管理探索之路,2004年,深圳市率先成立中国第一个城市级应急指挥中心“深圳市应急指挥中心”,承担全市应急管理综合协调职能,应对处置特区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大突发事件。经过一年的摸索,初见成效,2005年国务院在“深圳模式”基础之上组建“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逐渐建立了我国“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2009年深圳市大部制改革,把原来安监局、核应急、人防、地震局、市应急指挥中心、市总值班室合并成立深圳市应急管理办公室,由当时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一康担任主任一职,从应急值守,信息报送、部门协调、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形成了深圳特色的应急管理经验,在应对深圳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深圳应急办”是我们现在应急管理部门的“缩小版”。直到2018年4月由11个部委13个职能合并成立我国应急管理部,翻开了我国应急管理事业新的篇章,是里程碑事件。


二、深圳市应急管理相关市场运作机制的创新


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管理能力是社会治理能力的核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推进迅速,特别是城市聚焦着大量的人才、技术与产业精华以及危险源。任何一个突发事件的发生,损失将会空前严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一个小渔村用了四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二百年的现代工业化历程,四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城市公共安也面临新的问题,2000平方公里面积,近2000万人口,人口密度大、大量的新兴工业园区,过度开发的地下空间,超高层建筑数量是上海的二倍,这都是对深圳市委市政府执政能力的挑战。因此,2016年由深圳市国资委出资成立了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实行企业主体,事业单位运作的方式,围绕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展开了大量的基础性、建设性的工作。2018年7月份深圳市人民政府与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共建了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采取共建的方式深化部省合作,正厅级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围绕“大应急、大安全”,落实习主席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思想有关重要论述进行布局。


三、深圳市应急管理的科技信息化创新


2019年深圳市机构改革以来,市应急管理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于科技强安的决策部署,以科技信息化推动新时期应急管理工作改革创新,努力在城市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先行示范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


2020年7月10日,由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打造的深圳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中心暨城市公共安全技术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启动。中心的成立将为深圳市应急管理信息化“一库三中心N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以科技为抓手进一步筑牢城市安全防线。成立的监测预警中心(联创中心)即为我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布局中核心之一,致力于打造集监测预警、应急会商、公共服务、产业协同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为全市应急管理信息化“一库三中心N系统”体系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全面提高深圳应急管理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和决策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实现以信息化推进深圳市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未来,中心将围绕城市公共安全重点、痛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深圳高科技产业基础好、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实力强、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引进重点科研机构和行业领先企业,面向深圳市应急管理产业链各个环节,集成有效创新资源,搭建前置实验环境,联合开展应急管理技术研究及应用系统开发测试,加速安全科学技术引进及成果转化,推动形成集业务应用、成果转化、示范展示与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联合创新生态体系,努力培育应急管理产业发展和科技研发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目前市应急管理局整合了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华为、平安、航天、云天励飞、海康威视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力量,将有力支撑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发展,全面提高深圳市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


该中心汇聚了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健全完善以应急管理系统为主力、专业应急力量为协同、社会应急力量为辅助的深圳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各类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中心聚焦城市公共安全需求、开展重点项目技术攻关,为深圳、为全国创新城市安全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思路和新理念。


四、深圳市在应急安全科普教育方面法律法规的创新


2019年《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经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19年6月26日通过。于7月1日正式施行。市人民政府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科协。其中第三章社会责任明确各类社会主体的责任,包括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科普机制。应急管理部门应当统筹加强应急和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基本技能培训,提升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部门要强化针对青少年的应急安全科普教育。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建立科学传播首席科学家制度,发生重大公共事件、自然灾害时作科学说明。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起本市应急安全科普教育的体系框架,包括科普作品、产品创作、研发,开展公益科普活动。进行各种形式的传播推广。


五、深圳打造“世界级应急产业生态圈”


2014年1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应急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意见》强调,发展应急产业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政府宏观引导和政策激励,简政放权,用改革的办法调动市场主体发展应急产业的积极性;要坚持创新驱动、需求牵引,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市场需求,推进应急产品在重点领域应用,形成对应急产业发展的有力拉动;坚持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健全应急产业发展机制,加快形成适应我国公共安全需要的应急产品体系,推行应急救援、综合应急服务等市场化新型应急服务业态;坚持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把社会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我国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主要领域的突发事件仍处于易发多发期,各类突发事件风险的耦合叠加使得应急处置的复杂性增加。过去十年里,我国应急管理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随着新技术逐步走向商业化,应急产业是否已准备好迎接它们可能带来的变化?


同时,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在各类突发事件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也将推动应急产业转型升级,应急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是应急产业发展的关键。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先进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提高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水平。


未来十年,标准化、系列化、信息化、无人化、高端化、服务化将是应急产业发展的核心主题,融合发展是应急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给传统应急企业带来巨大的转型挑战。


首先,应急产业的技术体系、商业模式正在改变。广泛的生态合作正在从互联网、大数据服务等科技行业逐步渗透到应急产业。技术、商业模式的融合正在推进中,以往毫不相干的行业、以往的竞争对手以此为契机走在一起。


装备制造商、集成商、科研院所、初创企业、互联网科技及通讯巨头正在集聚发展,以各种方式形成合作关系。因为,随着国家应急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应急产业需要适应全灾种、全过程、全方位、全社会的需求,身处“大应急”产业的每个人,都逐渐意识到“市场蛋糕太大、专业性太强,任何人都无法独食”。


目前,应急产业市场仍然主要靠政府主导和灾难驱动,各级政府部门是应急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使用者、调配者及储备者。围绕政府部门的各个领域的应急物资供应商及技术服务商,将充分发挥“赋能”应急管理的角色。


从竞争型思维到合作型产业思维的转变,对传统应急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一部分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成化、市场化的企业会把握住产业发展红利,但其他一些则会非常艰难。


应急产业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种新的工作方式,但至少大家已经意识到,每一次的变化意味着一次机遇。但不变的是,如何为应急管理者提供更全面、更高端、更高质的应急产品和服务。


未来的国家民族之间的竞争及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最终将是文化的竞争、标准的竞争。


深圳市应急产业在全国,甚至全球应急产业中的地位显得非常重要,比如未来5G+应急安全领域应用、无人机+应急安全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应急安全领域应用等优势如何体现,如何发挥?一定是要以“引领、推动”的态势进行定位。在不同维度开展工作。急需加快“七位一体”体系建设,促进“四产”平台融合,围绕“五个一流” 进行布局。打造N个应急产业发展领域的“示范性”项目。


作为目前国内应急安全产业链最盛大的年度产业、技术、市场交流互动盛会,2020第三届国际应急产业创新峰会暨首届应急圈CEO俱乐部年会(2020年9月19日,深圳会展中心)的大会主题定为:“蜕变·生态·链接”。通过近20场主题演讲,分享并探讨在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事业改革的关键时期,在“大应急、大安全”的时代背景下,应急产业如何实现转型蜕变,开放合作、深化连接,打造协同发展的应急产业生态圈。大会将就“如何构建多方联动协调发展的应急产业生态圈”进行探讨。

24F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