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应急管理知识普及基地!
英文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组织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应急科普 > 正文

应急科普

顶层设计,地方投入:我国应急安全科普驶入快车道
新闻来源:应急圈 发稿时间:2021-06-16 13:24:52 发稿人:杨河生陈善峻孟钢

顶层设计,地方投入:我国应急安全科普驶入快车道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车辆落水后如何自救?强对流天气,要防范哪些灾害?危化品爆炸后如何自救?瓶装燃气使用指南、应对洪涝灾害的9条健康信息……随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这些关乎我们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防灾减灾常识和应急避险技能,通过各类媒体的传播,向广大民众普及。其实,无论是专业机构,还是普通民众,都已经开始意识到:应急科普,也是应急管理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顶层设计上完善国家应急科普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以及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心理素质和应急素养,对于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实现主动防灾、科学避灾、有效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应急科普机制建设,要在顶层设计上完善国家应急科普机制,将应急科普机制明确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应急科普预案。

2017年科技部、中宣部联合制定的《“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中就专门强调了应急科普能力建设问题,要求各级政府针对环境污染、重大灾害、气候变化、食品安全、传染病、重大公众安全等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及时解读,释疑解惑,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2020年5月6日,安委会、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其中明确提出"推动建设一批灾害事故科普宣教和安全体验基地,推动社区安全体验场所建设",对全国加快建设安全宣教场所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轮"体验式"应急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高潮正蓄势待发。应急科普教育基地的主要作用体验式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体验设备模拟突发事故发生的物理环境。

2020年9月25日,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工作的意见》,作为应急科普宣教领域15年来纲领性文件,《意见》的出台为今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工作指明了方向。

应急科普是城市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科普是构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是提升城市品位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迫切需要。在地方,各级政府正在对应急科普机制进行有益的探索,建立了各种应急科普的常态化平台。中国科协有“科普中国”、央视有“国家应急广播”等,部分地区建立了应急科普的场馆、广播电台或电视栏目,基于这些平台并结合本地区易发性的热点舆情或突发事件开展常态化科普教育活动。

2019年《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经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19年6月26日通过。于7月1日正式施行。市人民政府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科协。其中第三章社会责任明确各类社会主体的责任,包括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科普机制。应急管理部门应当统筹加强应急和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基本技能培训,提升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部门要强化针对青少年的应急安全科普教育。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建立科学传播首席科学家制度,发生重大公共事件、自然灾害时作科学说明。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起本市应急安全科普教育的体系框架,包括科普作品、产品创作、研发,开展公益科普活动。进行各种形式的传播推广。

根据《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推进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体验馆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浙安委办〔2020〕14号)要求,浙江省按照“扩面提质、常态长效”的要求,通过新建、整合、提升等方式,以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机制等为基本标准,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多种方式有序推进应急宣教体验馆建设,全省安全宣传馆数量超过1000个。

2021年6月,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安全教育共享教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市在“十四五”期间进行全覆盖,通过建设学校安全体验教室,将学校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游戏活动、综合素质测评等各个环节,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守规则、关爱他人”的意识,具备主动及时"识险、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逐步形成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安全教育体系。

以此为例,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不少类似地应急科普政策文件,建立涉科学议题的热点应急科普预案和实施规则。同时,辅之以各类硬件、软件的建设,结合形式多样、针对性的活动,为应急科普的落地创造条件。

16969


应急科普的常态化,形式需要丰富多样

应急科普的形式也要更加丰富多样,不仅仅局限于科普文章。要构建全媒体融合的科普传播矩阵,更多地利用“互联网+”科普,加强线上和线下应急科普的结合。

为让应急科普常态化,各地由政府主导的应急安全体验场馆建设如雨后春笋。北京市的海淀公共安全馆,包括安全生产、环境安全、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地震灾害、禁毒教育、人民防空、信息安全等十三个展区;深圳市安全教育基地,以实景模拟的形式向广大参观者宣传安全知识技能;南昌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警示基地,采用实景模拟、互动体验的宣教方式,普及常见的事故隐患和应对措施;宁波市在核心地区建设了以应急科普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据了解,近年来很多地区都将建设体验式应急安全场馆列入下一步工作计划,预计此类场馆数量还将呈现高速增长。

各地方与应急安全相关的线上、线下活动更是不胜枚举。例如,江苏省自2016年起开展安全应急科普环省行系列活动,至今已走进我省10多个城市,受众超过2000万。2021年江苏省安全应急科普环省行将走进无锡、镇江、宿迁、南京等市,活动形式包括安全应急科普文艺巡演+“五进”(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活动、安全应急科普有奖知识竞答等,今年环省行系列活动还将举行安全应急科普公益作品大赛。

展会不仅是应急行业的交流盛会,同样是应急科普的重要载体和渠道。例如,2019年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应急产业博览会期间,在深圳市关爱办、文明办支持下,百胜餐欣集团联合大会组委会策划组织了防灾减灾安全文化科普小科堂暨肯德基四点半课堂,把课堂开到大会现场,1000多平米的安全馆体验区、有各种先进救援产品装备可以亲身体验,创新了方式,丰富了课堂。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即将于2021年9月17日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应急产业博览会,也特别设置了1000平米左右的“应急安全科普体验馆展区”,邀请政府及社会力量的各类救援组织,在现场开展自然灾害和现场急救的宣传与互动体验、公共卫生科普讲座。博览会坚持应急科普的公益性,旨在提升全民安全意识,推广应急文化。

1AFC7

DB8D9

应急科普属于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应急科普机制有助于防范与化解重大风险,应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之中,在组织上、技术上、机制上形成有效的应对系统。随着中央陆续出台应急科普的各项指导政策,以及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产部门对应急科普工作力度的持续投入,包括场馆建设、社会活动等等,应急科普工作也将逐步常态化、并形成有效机制。